名词中国 文脉传承 | 米鸿宾做客第十三期“文脉·国脉”文化大讲堂
作者:中国集邮2021-07-27中国集邮公众号
    分享到:

    为贯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鉴古知今,学史增信,7月20日,第十三期“文脉·国脉”文化大讲堂邀请先秦思想史专家、独立学者、十翼书院院长米鸿宾先生前来授课。

    五千年文明中,文物最集中是在故宫,中国集邮承办的故宫邮票特展正在展出;文化传承中,成语和名词流传最广最接地气。名词,约定俗成、习以为常;中国,天地之所合、人文之所聚。名词中国,从最贴近生活的俗语入手,管窥最丰厚的文化积淀。

    米鸿宾老师以“名词中国”为题,讲述文化典故,追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中国”“楷模”“长寿面”“立正”“符合”等名词的由来,与广大集邮人分享汉字名词的历史渊源与“立正”为人的心绪心得。

大讲堂现场

    讲座前,任永信总经理对米鸿宾老师做客文化大讲堂表示感谢并向大家做介绍。米老师秉承了中国文化最优良传承,熟谙经学,精通五音,擅长六壬,旁涉天文、历法和国史;著有《解密中国智慧》《大易识阶》《传心》等著作,对邵雍等古代先贤有着深入研究,是一位优秀的中国文化学者。米老师与集邮也颇有渊源,为《方寸天地》集邮日历的编纂提供了很多帮助。“方寸映乾坤 集邮展文脉”的凝练表述也得到他的指点,一“映”一“展”彰显了中国集邮的博大气象。米老师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中国集邮的发展。

    米鸿宾老师的讲授内容十分丰富,为大家解读了耳熟能详的60余个生活常用词语,追溯了常用词鲜为人知的起源典故,带大家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问天而知,中国之所起

    “什么是中国?”这一开篇提问引发全场听众思考。米鸿宾从“中国”这个词的起源讲起,并引用《战国策·赵策》中的记载,“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材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从文化、地理、行政三个维度探索中华文化的渊源,为大家讲述了“中国”这一名词的出处。

    米鸿宾还用唐肃宗和韦见素、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这两对君臣关于天象呼应人事的对话故事,解释了“聊天”一词的来源,更进一步强调了古人对于天文的重视。

    湖南的娄底之名来源于西方之娄宿和东方之氐宿交相辉映;山东章丘名山——危山因危宿而闻名。居于南方的张宿代表着光明和前途,由此诞生了“开张大吉”一词,表达开业前景一片光明之寓意。

格物而通,圣贤传大德

    中国传统文化四个坐标时期尤为重要:先秦思想、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孔子是其中最具象征性的人物,也成为中国邮票常常表现的主题。许多词语与他有关。“孔丘,字仲尼,有一兄长字伯尼”揭示了古人对于兄弟“孟(伯)、仲、叔、季”的不同称谓。著名的有司马仲达(司马懿)、范仲淹等。由此也引出古人用“孟、仲、季”来雅称不同月份的习俗,如春季首月称孟春、仲夏则指四月、季秋是九月。

    另外,“老丈人”一词也曾出现在《论语》中,指代老年男性,体现其最初含义。与之相同含义的“岳父”一词来历则颇为有趣。唐代中书令张说借泰山封禅官升一级的惯例,把自己的女婿快速擢升至五品。玄宗封禅归来,见此陌生面孔,颇为奇怪,询问左右。旁人戏称“此乃泰山之力也。”由此“泰山”便成了丈人的代名词。而泰山为五岳之首,故又有“岳父”之称谓。

    米鸿宾用北宋五子之一的大儒邵雍在其《观物洞玄歌》中提到的“公然鼠向日中来,不日耗资财”来解释“耗子”一词的来源,进而引出古代圣贤的思想之所以成为传统,最重要的是有格物的精神。明代中学课本《龙文鞭影》中有“邵雍识乱”的故事,充分体现这位先哲格物致知、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也更凸显了中国集邮在今年邵雍诞辰一千零一十周年发行个性化邮票的重要意义。

鉴人而晓,点滴有遗风

    宋代苏轼曾记载欧阳修的一段往事体现古代鉴人智慧。欧阳修回忆儿时一位僧人说他“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着齿,无事得谤”,长大后发现全部应验了。“笑不露齿”便与之相关。古人还有一个习惯,今天已经不常见,叫“便面”。

《清明上河图》中“便面”男子

    唐代颜师古就曾解释这个词,“便面,盖扇之类。不欲见人,以此障面,则得其便。”一把扇子“便面”避免了不愿见面而不得不见的尴尬,体现了古人的处事智慧。而“符合”一词体现的是古人实现不便见面且不需见面的创意。《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了鱼符的作用:分两瓣,中开孔,可穿线。左符存内廷,右符放身边,是身份的证明。公职交接,验明正身时,两符相合,即可证明。此为“符合”的来历。

故宫邮票特展上的铜虎节

 

    军事上的虎符虎节亦采用此原理。正在故宫举行的“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邮票特展上,就展出了邮票上的铜虎节和故宫所藏战国铜虎节原件。

    唐武则天即位后,官员所用鱼符改称了龟符。最高等级官员皆佩戴金龟。于是,“金龟婿”一词也诞生了。佩戴金龟的女婿官职最低也是三品大员。唐代李商隐《为有》诗中两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指的便是此典故。

    结合在亚洲其他国家的见学所闻,米老师通过方便”“忘八端等名词,讲述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借助幽默小故事,讲述了“长寿面”“想当然”“脑子进水”等俗语。

立正而明,智慧永长存

    中国名词,不仅体现古人智慧,更蕴含古人行端表正之风骨。《墨子》里就记载了孔子教导弟子之语:“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房间面积大小的席叫“”,一人坐小垫子叫“”。进屋先脱鞋,走过筵,坐上席,称“入席”。最尊贵长辈所坐的正位,称“主席”。

2018-22《大雁》特种邮票

设计者:马飞达

发行日期:2018.8.17

    今天人们对制假造假深恶痛绝,古人亦如是,专门造出“赝品”一词指代“假货”。“”之来源与“”字密不可分。古人以为,雁有德,而鹅却无。金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是歌颂爱情的千古名句。这首词讲的就是大雁的故事。词人赶考,偶遇猎人捕雁,一只被杀,另一只已经逃走的雁却不肯离去,不断悲鸣,最后坠地自杀。此事感动了词人,便花钱买下这对雁,葬于汾水边,堆石为记,名为雁丘,并写下这首雁丘词以记之,得以流传千古。大雁不易捕捉,因而便有人时常以鹅来冒充。为了区别真假,人们便在“雁”下加一“贝”字,写成“赝”,指代为追逐利益而不惜造假的行为,并称假货为“赝品”。

    讲座的最后,米鸿宾再次讲到了孔子,以及孔子敬佩的周公。周公墓前植有色泽纯正的模树,孔子墓前植有相似的楷树,因为周公和孔子都是世人的学习典范,故以树喻人,将人中的榜样称为“楷模”,而书法中的“楷书”,工艺中的“模具”皆因此而来。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楷模,给大家留下了诸如“三十而立”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米鸿宾则用立正这个名词呼应了“三十而立”的课题。“立正”其本意为立其正大之意,出自《易经·大壮》。近代大学者钱穆的老师刘伯能所言,立正是“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亦凛然不动”的气魄,精神上要能顶天立地才是真正的立其大正。

    短短的2个小时,米鸿宾老师的讲课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赢得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任永信结合讲座内容畅谈了体会。学习、研究经典视野下的中华文化,没有名词做基础是很难深入理解的;要传承文化、传承经典,更重要的是要从先贤们的生平和名词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文化,关键在于“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心。食物不经消化就不能变成能量;文化不化入人心,就不能形成持续前进的动能。

    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立正。立正是一种态度,是“内心充实强大,精神上能顶天立地”的气概,是我们应当具有的对生命的态度。二是要立志。我们从事集邮事业,一定要懂集邮,要用更加丰富、专业的文字,传播中华文化;要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邮票;要为提振集邮市场而探索方法、引领方向。三是要立正大。“不要想着你有钱,要想着你值钱”“不要想着把事情做大,要想着把事情做伟大”,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做文化还要做到两个“回归”。一是要回归经典。经典是甜的,是有能量的,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信仰的。二是要回归初心。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集邮人的初心就是为集邮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直属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各省邮政分公司集邮骨干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聆听本次讲座。

    这场文化盛宴在中国集邮干部员工中引起极大反响。有的同志表示,对米老师的讲座期待已久,听完感到名不虚传,米老师以日常名词为窗口,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带领我们一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圣人先贤的深邃智慧,有趣有味,令人醍醐灌顶。有的讲,讲座提到邵雍等北宋五子的故事,令人对今年即将发行的邵雍诞辰一千零一十年个性化邮票充满期待。有的说,在快节奏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接受古代先贤智慧的熏陶和洗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有的希望有机会还能够聆听米老师的分享和传授。

部分省分公司讲座后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贵州

聆听《名词中国》有感

闻道国学难抵全

名词释义晓根源

寻根究底据经典

千古文脉润心田

只言片语悟真谛

儒学八目礼圣贤


湖北

    今天全省集邮人重温了米鸿宾大师的经典讲座《名词中国》,这场文化盛宴、文化大餐对名词的解读从38个词扩展到63个词,也让我们感到大师讲座应该常听常新。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将百年党史主题归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共产党员,应当为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作为集邮人,更应以集邮复兴为己任,学好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与集邮文化的结合,坚持回归经典、回归初心,为中国集邮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江西

    米鸿宾老师的精彩演讲视角独特,以“格物”的方式,从名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儒家文化的内核。文化是集邮的内核,学习是集邮的动力。只有深植文化土壤,汲取文化滋养,我们才能找到集邮发展的规律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