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虞覆卮山间的薄雾还未散尽,投递员杜国庆已整装出发,这已是他与大山邮路共度的第三十一个春天了。
杜国庆像往常一样,早早地穿上了那身标志性的绿色制服,驾驶着快递车,在蜿蜒的乡村道路上开始了一天的奔波。他的快递车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包裹,从衣物到食品,从书籍到电子产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路上,他不时遇到热情打招呼的村民。每到一村,他都会耐心地将包裹按地址分类,放入村里的服务站点。直到夜幕降临,杜国庆还在仔细整理着第二天的投递清单。
杜国庆是上虞区邮政分公司的一名普通乡村投递员,主要负责上虞章镇张溪片和岭南乡覆卮片,承担着为40多个自然村共1.5万多人投递邮件的任务。1994年,二十岁出头的杜国庆接过绿色的邮包,而这份工作成了他半生的注脚。起初,他清晨五点出发,要驮着30公斤重的邮袋穿越21个行政村、40余个自然村。覆卮山因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之句而得名,风景秀丽却也藏着最艰险的路段。冬天路面结冰时,他曾推着摩托车徒步七八公里;夏季暴雨突至,他曾脱下唯一的雨衣裹住高考录取通知书,而自己淋得浑身湿透。
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他自制“邮路备忘录”,记下每一户的特殊需求:建设村俞五九夫妇念叨新疆女儿寄来的冬衣,他便日日到镇代收点蹲守;下徐村徐老伯腿脚不便,他定期代买降压药……渐渐地,摩托车后座总挂着各色“副业”——村民要充值的公交卡、捎到城里的山货,这些“份外之事”成了他的工作日常。不知从何时起,“有事找老杜”成了当地山区百姓的口头禅。
年复一年,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摩托车又换成了投递汽车。变的是交通工具,是投递的方式,而不变的是杜国庆勤恳敬业的心。他知道,对于留守老人而言,他送去的不仅是信件包裹,更是与外界的情感纽带;风雨中护住的录取通知书,寄寓着山区学子的未来。这条蜿蜒的邮路,成为联通山乡与时代的温情血脉。从事投递员三十一年来,杜国庆风雨无阻、兢兢业业,成了一名老百姓信得过的“零投诉”邮递员。
杜国庆曾入选绍兴市上虞区“第二届最美人物”“第四届道德模范”,荣获“浙江好人”称号。尽管获得了不少荣誉,他依然还是那个朴实的“老杜”,保持着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分拣邮件的习惯。当有年轻同事问他如何能坚持这么多年,这位年过半百的邮递员只是摸着邮包说:“乡亲们在等着咱呢!”
当暮色染红覆卮山,杜国庆继续驾驶着投递车去往下一个村落。三十一年风雨兼程,青丝已成白发,唯有那抹邮政绿依然鲜亮如初,在群山之间描绘着永不褪色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