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6-1)T | 双鹰图 | 60分 |
(6-2)T | 孤松图 | 80分 |
(6-3)T | 墨荷图 | 80分 |
(6-4)T | 甁菊图 | 80分 |
(6-5)T | 双鹊大石图 | 2.60元 |
(6-6)T | 仿董源山水图 | 2.60元 |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2年1月20日发行《八大山人作品选》特种邮票1套6枚。
八大山人(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为四僧之冠。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别号。晚年自号八大山人,署款联缀形似“哭之”、“笑之”字样,以表达他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发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明朝灭亡后,为避杀身之祸。他改名换姓,把“朱”拆成“八”和“牛”,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于1648年在进贤县介冈灯社落发为僧,后隐居奉新县新兴乡芦田耕香院。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回南昌创建青云谱道院。1687年,安居南昌城西埠门,卖画度日。1700年,在南昌城东自筑陋室——“寤歌草”堂,度过晚年,1705年80岁时病故,结束了他饱经沧桑,颠沛流离,清高凄苦的一生。
1959年10月,位于南昌市南5公里处的青云谱道院被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关帝殿内的“黍居”内宅,是八大山人当年的书斋画室,现已扩建为八大山人书画院,陈列八大山人及其弟牛石慧的书画珍品百余幅。他们的墓地隐在林木之中。19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八大山人以大笔水黑写意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能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师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传统手法。署名多为“八大山人”。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八大山人的绘画、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绘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主观的成分较多。鱼、鸟画,经常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山水画多为水墨,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表露孤愤的心境和个性。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朱耷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吕纪、陆治的技法影响,尤致意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山水画,远尚南朝宗炳,又师法董、巨、米芾、倪、黄以至董其昌的江南山水;书法,精研石鼓文,刻意临写汉、魏、晋、唐以来的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为多。
三百年来,他的人品、画品,书品堪称“神逸”,为人们推崇备至。朱耷的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及至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的艺术已经在东方尤其在日本以至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映。由于他在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般收藏八大山人作品的公私博物院不会轻易出售。“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是清“四僧”之一石涛大师对八大山人艺术的赞誉,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后世评其所写水墨画:“脱尽窠臼,天姿超迈,故能空前绝后为开一代生面。”
邮票内容:
(6-1)为《双鹰图》。为八大山人晚年画鹰的代表作。画面上的两只鹰,一上一下相互顾盼,枯木顽石间于其中,相映成趣,俯仰高低之间其英武之姿跃然纸上。鹰的造型就是朱耷自己倔强一生的“适合造型”,它孤傲怪癖,雄视芸芸“红尘”,又无知音同情抚慰。纸墨虽经三百多年风尘变色,但仍显现出的双鹰却如活的一般,妙不可言。现收藏于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6-2)为《孤松图》。画面上一株古松拔地而起,虬干曲枝,高古奇崛,丑中见美。左边有吴昌硕题跋,言八大山人画“高古超逸,无溢笔无赘笔,精简至极”。此画笔墨通劲,深浅相宜,曲直疏密,另见一番风韵。以极简之笔来表现了松针极繁之形,且不使人感觉松散。现收藏于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6-3)为《墨荷图》。画面上荷杆舒展高舞,犹如钢筋铁骨承受“炎凉高冠”的巨大压力,象征着朱耷忍辱负重和外圆细内强劲的晚年返朴归真的风骨。此图荷花有近2平方米,构图奇特,意境空阔。利用浓淡变化的墨色,抑扬顿挫的笔触,表现圆转苍劲的荷茎,大笔重捺的莲叶,轻柔婉转的荷花,组成了墨白灰层次丰富的画面,产生节奏和韵律,展示出满地风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尤其那数杆足有一米五长的荷梗,使画面产生从下向上仰看荷花的效果。现收藏于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6-4)为《瓶菊图》。是八大山人花鸟图平整简括中显奇突之作。画面上几朵似乎随意勾勒的菊花,小巧精细,艳而不俗,绕有韵致,苍劲挺健。流露出作者豪迈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右上款识为“甲戌之重阳画八大山人”,尺寸为91×46.5厘米,现由上海画家唐云收藏。
(6-5)为《双鹊大石图》。八大山人的画明显的特点是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画中描绘着两只喜鹊立于大石之上,上下顾盼,相互呼应。八大山人用寥寥数笔将石头勾勒出来,并有着很强的质感。两只鸟生动活泼,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充分表现出中国画讲究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情趣。究其画意,具有鹊巢鸠占,翔集浣磐的含义。八大山人作此喻以讽刺清贵不善自谋而强占别人地主。并着意表现双鹊集栖于磐石之上,这不是尸鸠可以占据和动摇得了的。左上款识为“庚秋涉事八大山人”。此画作于1690年,现收藏于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6-6)为《仿董源山水画》。为八大山人临摹五代江西进贤籍画家董源的作品。他在这幅画上借董其昌“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的论点,表达了他自己对艺术独创性的高度尊重。此画表现了八大山人山水画的高超技艺。纸本水墨,尺寸为114.5×51.5厘米,现由北京荣宝斋收藏。
八大山人的传世画作不多。这套邮票所选6幅作品,皆为其代表作,体现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果。只是邮票设计者把其类似“哭之”,“笑之”的八大山人签名,放在作品之外,置于邮票右上方醒目的位置,这是八大山人画的标记。版票的边饰为八大山人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