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2-1) J红军过草地20分
(2-2) J三军大会师50分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 1996年10月22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 邮票志号: 1996-29
  • 发行日期: 1996-10-22
  • 全套面值: 70分
  • 齿孔度数: P12.5
  • 邮票规格: 50mm×30mm
  • 整版枚数: 42枚(6×7)
  • 印刷版别: 胶印
  • 原作品作者: (2-1)四川美院集体创作(雕塑),(2-2)蔡亮、张自嶷
  • 设计者: 阎炳武,陈晓聪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长征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五个军团共8.6万人,从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在北上途中,于1935年9月17日拂晓,一举夺取了天险腊子口,18日占领哈达铺,胜利进入甘南,接着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8万余人,离开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18日,曾在四川懋功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总兵力达10万人。但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共中央继续北上的方针,擅率红四方面军南下,企图在川康边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苏区。结果于11月间在百丈地区同川军激战七昼夜,红军被迫向西转移。1936年4月进入道孚、甘孜地区,至此,红军锐减一半,仅剩4万多人。    

  1935年11月,红军二、六军团共1.7万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会合后,二、六军团和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经过同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的斗争,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7月初,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上,通过茫茫数百里草地,于9月进入甘南。这时,中央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区南下,接应二四方面军北进。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经天水地区向会宁地区进发,10月22日,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全部会师,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创造的英雄壮举,是本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10月22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2-1)为“红军过草地”。画面依据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由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一幅群雕进行设计。画面上,泥泞的沼泽,杂生的水草,处处都布下了“陷阱”,时时都充满着“杀机”。但跋涉其上的红军战士,却如滚滚铁流,依然奔腾向前,势不可挡,战士们手挽手,肩并肩,你拉我推,你搀我扶,与天斗,与地斗,前赴后继,自强不息。尽管条件艰苦,气候恶劣,英雄的战士却那样刚强、坚毅,他们手柱的拐杖,紧握的双拳,蹬直的后腿,无不迸发着惊人的力量;而指挥员那高昂的头,挺直的胸,则体现了红军战士的百折不挠、顽强不屈。至于队伍前面战士那高扬的左手,前伸的食指,更给艰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    

  (2-2)为“三军大会师”。画面依据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蔡亮教授和他的妻子张同凝教授共同创作的一幅油画进行设计。画面上,正是一幅“城上城下,风展红旗如画”的“三军开颜”图。扎着白羊肚手巾的老乡,九死一生的战士,摇旗、呐喊、欢呼、雀跃、招手、奔跑、欢笑、拥抱,热血奔涌在胸膛,泪水流淌在脸上,无数的牺牲,无尽的流血,说不完的苦难,道不完的痛苦,此时此刻,都已化作无限的兴奋、欢欣、幸福、愉快。

设计师

陈晓聪

邮票设计家

陈晓聪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年分配到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设计室工作,曾设计《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服务行业中的妇女》、《提高健康水平提倡戒烟》、《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冼星海诞生八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遵义会议五十周年》、《荷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等30多套深受广大集邮者喜爱的邮票。其中,她与姜伟杰合作的普21邮票《祖国风光》被评为最佳普通邮票,与阎炳武合作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荣获1996年最佳邮票评选专家奖和优秀邮票奖。

 

阎炳武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

阎炳武,生于1954年,北京人,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雕刻家、画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1984年至1986年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 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40余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邮票图稿编辑部主任。 主要设计成果 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40余年,设计雕刻邮票40余套,为我国邮票发展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设计雕刻作品有: 《普24中国石窟艺术》《北京立交桥》《中国皮影》 《联合国成立50周年》《黄宾虹作品选》《世纪宝鼎(小型张) 》 《庐山风景》《峨眉风光》《华山》 《泰山》《五台古刹》《武当山》 《六盘山》《千山》《永乐宫壁画》《木偶与面具》 《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人民警察》《香港风光》 《香港经济建设》《何香凝作品选》《海南经济建设》 《古代驿站》《中国电信》《方志敏》 《中国古代青铜器》《青藏铁路开工纪念》 《革命早期将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等 个人主要成就 1980年荣获最佳邮票雕刻奖 1982年荣获最佳邮票雕刻奖 1996、1997、1998、2002、2003年,荣获优秀邮票奖、专家奖、最佳邮票奖 2010-26 《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荣获最佳邮票奖(雕刻者) 《中国皮影》、《何香凝国画作品》荣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若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被加拿大政府采用 曾为法国政府设计四分之一欧元纪念币 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发表,其铜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